作为政府与企业、群众直接沟通的窗口,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,乌达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 “集成服务、数字赋能、流程再造、贴心为民、监督评价”五步核心举措,全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,推动政务服务从“能办”向“好办”“快办”转变,为市场主体释放活力。
一、集成服务,打造办事平台一站化
乌达区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多部门业务,根据企业、群众办事需求和业务关联性,科学合理划分窗口布局,将人社、医保、市监、不动产、公积金等业务整合为六个专区,推行综合受理模式;优化升级24小时自助服务区,实现办事“只进一扇门”和全天候服务;设置无差别综窗,受理“开办餐饮一件事”“水电气暖过户联办”等事项,形成“一门办”闭环。2024年乌达区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受理事项6万余件。通过物理空间与职能的双重整合,显著降低企业时间成本,提升办事效率。
二、数字赋能,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
数字化是优化服务的核心驱动力,近年来,乌达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广企业开办“一网通办”,依托自助打照机和电子证照技术,将营业执照办理时间压缩至半小时。政务服务从“线下跑”向“线上办”升级,形成“全天候、零距离”服务生态。
三、流程再造,实现审批效率精简化
精简流程是提升企业获得感的关键,乌达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梳理整合148项高频涉企事项,并参考各部门在内蒙古政务服务平台发布的标准化指南,编制《企业服务专区审批服务事项指南》,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办事指南和个性化的材料清单,实施“容缺受理”“告知承诺”等制度,设立“潮汐窗口”应对业务高峰,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30分钟,通过流程重构实现“极简审批”,激发市场活力。
四、贴心为民,增强服务人性化
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,政务服务需兼顾效率与温度,乌达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小“达”帮办团,2024年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8000余次;开通延时、上门服务,解决群众急难问题,2024年,周六、日延时服务办件2643件;设置咨询服务台、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、母婴室等,配备叫号机、自助服务终端等设施设备,提供针线包、老花镜等便民物品;在企业专区设立“代办帮办专员”,为重点项目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2024年,代办帮办企业数65家。
五、监督评价,促进服务增效化
以评价促改进,提升政务服务质量,通过“好差评”系统实现长效评价机制,2024年区本级大厅“好差评”满意率100%;对12345差评问题进行跟踪回访,差评整改率100%,对问题反馈形成闭环。
下一步,乌达区政务服务中心将在打通便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、提升群众办事体验、优化政务环境上持续发力,进一步擦亮政务服务“底色”,提升营商环境“成色”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政务微信
移动门户
顶部